《與藝術邂逅》精緻藝術聆賞系列之一

 


夏末8月,乍涼還暖。聖雄甘地音樂廳,迎接着來自倫敦的藝術愛好者們,包括政界,商界,學術界,文化藝術界及傳媒界的嘉賓們,來參加中英音樂家協會和子午線文化藝術學會,聯合舉辦的創意活動《東人西局》。

 

事出有因,中英音樂家協會為了更好,更廣泛的普及音樂,構思出一個系列活動《與藝術邂逅》,主題是音樂和藝術,藝術和藝術家,藝術和大眾。

 

這個創意的想法引起其他學科藝術家們的興趣和共鳴。子午線文化藝術學會率先響應合作,由中英音協的藝術總監戴莉女士,和子午線文化藝術學會的總監劉金城先生,策劃統籌,推出了這個系列的第一集《東人西局》  藝術展·音樂會 - 美術和音樂的專場。

 

音樂和美術是跨學科的兩門藝術,有着不同的表現方式,各自有不同的理論和訓練方法。但是這兩門不同的藝術卻有很多相似之處,有相通的意念,相同的結構。

 

音樂,是所有藝術種類中最抽象的,它沒有實體,只是透過旋律,節奏,和音,給人一些感覺。而繪畫卻是首先以線條,色彩,明暗勾畫出具體的形象奪人眼目。一個是從感覺中找實體形象,而另一個則是從形象中找感覺,這樣兩種藝術將是最完美的給人感官上的全面享受。

 

本次活動的策劃人也涉及這兩個領域,藝術總監劉金城先生,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油畫系,獲學士學位。後赴英深造,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  斯萊德美術學院的研究生班,曾獲得皇家油畫家協會的年展獎。是一位知名的職業畫家。

 

音樂總監戴莉是音樂工作者/專欄作家,參與過很多音樂會和歌劇的演出。她也是一位創作型的藝術工作者,在數個大型活動中任策劃和總監。

 

當晚齊集了多位畫家,演奏家,歌唱家,三重奏樂隊,合唱團,現代舞團和行為藝術家,傾情奉獻了一場多種藝術融會貫通的精彩展示。

 

觀眾們陸續緩緩走進藝術展·音樂會的大廳,四周掛滿了包括素描,速寫,油畫,水彩,丙烯,綜合,水墨,水粉,攝影,等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,走進“先入為主”的視覺藝術世界。

 

讓我們先把目光移到琳瑯滿目的畫上。

 

青年畫家 齊青,一直從中國傳統藝術中找靈感,探索現代和後現代藝術發展之間的複雜關係,她的作品嘗試去改變人們的審美習慣,讓中西文化風格共同體現。

 

曹恆的紅藍相間的五角星,就在台側,有趣的造型引起人們的注意。曹恆的作品強調自然,他使用各種天然材料做成雕塑,在自然原始中提取靈感,讓粗曠簡約的造型呈現細膩恢宏的情感。

 

青年畫家劉競晨,是英國第一本中英雙語的藝術雜誌《ART.ZIP》的創辦人兼主編,著名藝術策展人,目前正致力於藝術設計類項目的開發。

 

ART.ZIP是第一本致力於溝通中英兩國文化藝術思潮,展示東西方當代藝術咨訊,兩國跨域發行的雙語專業藝術雜誌,內容涵蓋時尚,設計,廣告,建築,電影,音樂等等領域,以藝術家的眼界評點兩地創意產業最新成就。

 

國畫家蔡唯敏現場畫起畫來,蒼勁的山水,秀麗的花鳥,就在如神的運筆中展現,讓人們圍觀欣賞。

 

美妙音樂令這個晚上更加難忘,當晚的音樂都是精選出來和藝術相輔相成的作品

 

三重奏樂隊的年輕音樂家們,首先演奏了皮亞左拉 (Astor Pantaleon Piazzolla 1921-1992) 的《自由探戈》(Libertango)。

 

被稱為“探戈教父”的手風琴家兼作曲家,皮亞佐拉的音樂是前所未有的,帶有鮮明的個人印記。他將爵士樂和古典樂及聲樂效果融入音樂中,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探戈音樂。

 

鋼琴家/手風琴家/作曲家 姚藝專為這次活動改編了這首樂曲,就讀於皇家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手張晨笛,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的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手 張聰,他們配合默契,華麗而富獨特魅力的演奏,讓大家的心跟着自由,熱情,迷人的探戈旋律,律動起舞。

 

接着男高音邵偉唱起了《冰涼的小手》(CHE GELIDA MANINA  - 選自普契尼的歌劇《波希米亞人》中的著名詠嘆調。在巴黎一間破舊簡陋的閣樓中,住着詩人魯道夫,畫家馬徹洛,音樂家索那和哲學家科林。這樣的生活是普契尼的親身經歷過,這部歌劇描寫了社會最底層藝術家們的愛情和掙扎。這首詠嘆調是魯道夫被繡花女咪咪的美麗迷住了心,他情深款款的唱起了歌:你的小手很冷,讓我將你溫暖……我生活在清貧而快樂的時日裡……

 

男高音邵偉曾在北京大學學習哲學和音樂理論,現任英國水月巴山餐飲集團的董事長,他也是英國中華商會的副主席,是一位充滿激情的音樂愛好者。

 

一聲清脆笛聲悠然緩起,拖曳上行和流暢滑下的樂句,夢幻,眩惑的音響,澄澈,透明的音色,在四周一片濃墨重彩中,音畫合一,交融。

 

吹笛青年邵丹尼被評論家們譽為是最有潛力的青年長笛家之一,他是今年BBC青年音樂家音樂比賽的最後入圍者。當晚他演奏了《牧神的午後》和《卡門幻想曲》。

 

象征主義詩人馬拉梅 (Stephane Mallarme 1842-1898)的田園詩《牧神的午後》,令德布西贊嘆不已,就寫了《牧神的午後》。這首樂曲奠定了德布西日後音樂界印象主義領軍人物的頭銜,開創了新紀元。印象主義挑戰傳統的音樂和繪畫,初期被輿論奚落為“印象主義”。不再是寫實,只是藝術家們對事物的難以捉摸的感受和印象。用暗示和隱喻來表現朦朧,下意識,不易覺察的意象和心境。

 

邵丹尼的演奏,充分體現了印象風格,令全場隨着變幻莫測的旋律,縹緲眩惑音色,心旌搖曳,如夢似幻。

 

《卡門主題幻想曲》是一首曲風截然不同的樂曲,本來是西班牙作曲家薩拉薩提作曲的小提琴曲,旋律取材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《卡門》。是一個難度相當高,考驗演奏者技巧的作品。邵丹尼一改剛才《牧神的午後》的朦朧夢幻,富有光彩的表現出一位敢想敢做,活潑剛烈,玩火愛情,美艷絢麗的吉普賽女郎的形象。

 

心聲歌詠團隸屬依士靈頓華人協會,由戴莉擔任導師和指揮。這是一個業餘合唱團,歌手來自各階層人士,他們熱愛歌唱,熱愛表演藝術,潛心學習各類風格的曲目和定期演出。

 

這次他們帶來的是一首德國藝術歌曲,莫扎特的《搖籃曲》(Wiegenlied,歌中唱到:生活是多麼美好,幸福你一定得到……快睡吧,的寶貝…… 甜美的旋律,滋潤心靈。

   

姚藝和英國著名畫家Chris Gollon 曾有個創意的合作,由克里斯繪畫,姚藝作曲配樂。英國著名的 Henley 藝術節上,這個名為“AND IT CAME TO PASS”的巨幅畫卷下,樂隊演奏,用感性的藝術語言,向人們講述了關於生命和愛的故事。本次活動中,姚藝展開克里斯的畫卷,演奏了這首音畫的第一樂章。

 

音樂會中間45分鐘的時間,人們享受美食,互相交談,欣賞畫作。

 

音樂會第二場開始時,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,人們仍舊興致勃勃的回到座位觀賞。

 

三重奏樂隊演奏了維瓦爾第的雙提琴協奏曲。這首協奏曲,兩個小提琴猶如“形”和“影”,形影相隨,相追,相和。時而婉轉低訴,時而鋼勁急促,表現了和音的靈性和最高境界。

 

女中音歌唱家卓見女士擁有超過30年的專業歌唱和表演經驗。她的曲目非常廣泛,從中國古典民歌,到歌劇,德國藝術歌曲,意大利語,法語,葡萄牙語,俄語等抒情歌曲。

 

當晚她演唱了《陪你一起看草原》和《深深的吻》( BESAME MUCHO)。前者是奔放自由的蒙古民歌,圓潤優美的中音,在觀眾眼前展現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境,而後一首懷舊老歌,是作者墨西哥女作曲家,在一次探視病重的親人後,忽然感到人生短促,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和眼前人,用這首歌抒發感悟。卓見低吟淺唱,令人動容。

 

除了音樂和繪畫,這次活動還加插了其他表演元素 - 現代舞和行為藝術。

 

靈感,對藝術家來說是至為重要的。在靈感的靈感一閃之後,戴莉專為這次活動創作了現代舞《色彩》。 色彩是繪畫的重要手段,音樂也有音色一說,色彩也是人的個性特徵。

 

舞蹈表現一位靈感枯竭的畫家,無法創作,昏昏睡去。夢中藝術的繆斯出現,色彩仙子們在畫板上,各留了一句提示:綠色-自然,黑色-神秘,藍色-精緻,紫色-浪漫,粉色-愛與美,紅色-活力。畫家醒來,仙子消失,卻看到畫板上的提示,頓時靈感湧出。

 

由戴莉編舞,並女扮男裝扮演這名畫家,TG舞團的青年舞蹈員們,面部彩繪化妝化身為藝術的繆斯曼妙,激烈,感性的詮釋“色彩”的靈感,概念,意義,象徵。這個創意舞蹈贏得觀眾的欣賞。

 

最後一個節目是行為藝術“空虛”。 行為藝術是藝術家利用身體的行動過程,來表達特定的情感和意義的一種藝術,追求藝術體驗的直接性。

 

行為藝術家孫小格,一襲白裙,手捧中國茶具走上台。空虛,可能是空無一物,也可能是萬念皆有,孫小格的表演耐人尋味。

 

 

“與藝術邂逅”的第一場圓滿結束,感謝子午線文化藝術學會的合作,感謝眾多音樂家們和藝術家們的參與,感謝水月巴山餐飲集團和依士靈頓華人協會的支持,感謝廣大藝術愛好者的光臨。下一次的《與藝術邂逅》系列,音樂將與文學詩歌邂逅,也期待再次與你邂逅。

 

 

《與藝術邂逅》與你邂逅

 

 

 

夏末8月,乍涼還暖。聖雄甘地音樂廳,迎接着來自倫敦的藝術愛好者們,包括政界,商界,學術界,文化藝術界及傳媒界的嘉賓們,來參加中英音樂家協會和子午線文化藝術學會,聯合舉辦的創意活動《東人西局》。

 

事出有因,中英音樂家協會為了更好,更廣泛的普及音樂,構思出一個系列活動《與藝術邂逅》,主題是音樂和藝術,藝術和藝術家,藝術和大眾。

 

這個創意的想法引起其他學科藝術家們的興趣和共鳴。子午線文化藝術學會率先響應合作,由中英音協的藝術總監戴莉女士,和子午線文化藝術學會的總監劉金城先生,策劃統籌,推出了這個系列的第一集《東人西局》 藝術展·音樂會 - 美術和音樂的專場。

 

音樂和美術是跨學科的兩門藝術,有着不同的表現方式,各自有不同的理論和訓練方法。但是這兩門不同的藝術卻有很多相似之處,有相通的意念,相同的結構。

 

音樂,是所有藝術種類中最抽象的,它沒有實體,只是透過旋律,節奏,和音,給人一些感覺。而繪畫卻是首先以線條,色彩,明暗勾畫出具體的形象奪人眼目。一個是從感覺中找實體形象,而另一個則是從形象中找感覺,這樣兩種藝術將是最完美的給人感官上的全面享受。

 

本次活動的策劃人也涉及這兩個領域,藝術總監劉金城先生,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油畫系,獲學士學位。後赴英深造,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 斯萊德美術學院的研究生班,曾獲得皇家油畫家協會的年展獎。是一位知名的職業畫家。

 

音樂總監戴莉是音樂工作者/專欄作家,參與過很多音樂會和歌劇的演出。她也是一位創作型的藝術工作者,在數個大型活動中任策劃和總監。

 

當晚齊集了多位畫家,演奏家,歌唱家,三重奏樂隊,合唱團,現代舞團和行為藝術家,傾情奉獻了一場多種藝術融會貫通的精彩展示。

 

觀眾們陸續緩緩走進藝術展·音樂會的大廳,四周掛滿了包括素描,速寫,油畫,水彩,丙烯,綜合,水墨,水粉,攝影,等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,走進“先入為主”的視覺藝術世界。

 

讓我們先把目光移到琳瑯滿目的畫上。

 

青年畫家 齊青,一直從中國傳統藝術中找靈感,探索現代和後現代藝術發展之間的複雜關係,她的作品嘗試去改變人們的審美習慣,讓中西文化風格共同體現。

 

曹恆的紅藍相間的五角星,就在台側,有趣的造型引起人們的注意。曹恆的作品強調自然,他使用各種天然材料做成雕塑,在自然原始中提取靈感,讓粗曠簡約的造型呈現細膩恢宏的情感。

 

青年畫家劉競晨,是英國第一本中英雙語的藝術雜誌《ART.ZIP》的創辦人兼主編,著名藝術策展人,目前正致力於藝術設計類項目的開發。

 

ART.ZIP是第一本致力於溝通中英兩國文化藝術思潮,展示東西方當代藝術咨訊,兩國跨域發行的雙語專業藝術雜誌,內容涵蓋時尚,設計,廣告,建築,電影,音樂等等領域,以藝術家的眼界評點兩地創意產業最新成就。

 

國畫家蔡唯敏現場畫起畫來,蒼勁的山水,秀麗的花鳥,就在如神的運筆中展現,讓人們圍觀欣賞。

 

美妙音樂令這個晚上更加難忘,當晚的音樂都是精選出來和藝術相輔相成的作品

 

三重奏樂隊的年輕音樂家們,首先演奏了皮亞左拉 (Astor Pantaleon Piazzolla 1921-1992) 的《自由探戈》(Libertango)。

 

被稱為探戈教父的手風琴家兼作曲家,皮亞佐拉的音樂是前所未有的,帶有鮮明的個人印記。他將爵士樂和古典樂及聲樂效果融入音樂中,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探戈音樂。

 

鋼琴家/手風琴家/作曲家 姚藝專為這次活動改編了這首樂曲,就讀於皇家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手張晨笛,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的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手 張聰,他們配合默契,華麗而富獨特魅力的演奏,讓大家的心跟着自由,熱情,迷人的探戈旋律,律動起舞。

 

接着一位男高音歌手唱起了《冰涼的小手》(CHE GELIDA MANINA - 選自普契尼的歌劇《波希米亞人》中的著名詠嘆調。在巴黎一間破舊簡陋的閣樓中,住着詩人魯道夫,畫家馬徹洛,音樂家索那和哲學家科林。這樣的生活是普契尼的親身經歷過,這部歌劇描寫了社會最底層藝術家們的愛情和掙扎。這首詠嘆調是魯道夫被繡花女咪咪的美麗迷住了心,他情深款款的唱起了歌:你的小手很冷,讓我將你溫暖……我生活在清貧而快樂的時日裡……

 

男高音邵偉曾在北京大學學習哲學和音樂理論,現任英國水月巴山餐飲集團的董事長,他也是英國中華商會的副主席,是一位充滿激情的音樂愛好者。

 

一聲清脆笛聲悠然緩起,拖曳上行和流暢滑下的樂句,夢幻,眩惑的音響,澄澈,透明的音色,在四周一片濃墨重彩中,音畫合一,交融。

 

吹笛青年邵丹尼被評論家們譽為是最有潛力的青年長笛家之一,他是今年BBC青年音樂家音樂比賽的最後入圍者。當晚他演奏了《牧神的午後》和《卡門幻想曲》。

 

象征主義詩人馬拉梅 (Stephane Mallarme 1842-1898)的田園詩《牧神的午後》,令德布西贊嘆不已,就寫了《牧神的午後》。這首樂曲奠定了德布西日後音樂界印象主義領軍人物的頭銜,開創了新紀元。印象主義挑戰傳統的音樂和繪畫,初期被輿論奚落為印象主義。不再是寫實,只是藝術家們對事物的難以捉摸的感受和印象。用暗示和隱喻來表現朦朧,下意識,不易覺察的意象和心境。

 

邵丹尼的演奏,充分體現了印象風格,令全場隨着變幻莫測的旋律,縹緲眩惑音色,心旌搖曳,如夢似幻。

 

《卡門主題幻想曲》是一首曲風截然不同的樂曲,本來是西班牙作曲家薩拉薩提作曲的小提琴曲,旋律取材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《卡門》。是一個難度相當高,考驗演奏者技巧的作品。邵丹尼一改剛才《牧神的午後》的朦朧夢幻,富有光彩的表現出一位敢想敢做,活潑剛烈,玩火愛情,美艷絢麗的吉普賽女郎的形象。

 

心聲歌詠團隸屬依士靈頓華人協會,由戴莉擔任導師和指揮。這是一個業餘合唱團,歌手來自各階層人士,他們熱愛歌唱,熱愛表演藝術,潛心學習各類風格的曲目和定期演出。

 

這次他們帶來的是一首德國藝術歌曲,莫扎特的《搖籃曲》(Wiegenlied,歌中唱到:生活是多麼美好,幸福你一定得到……快睡吧,的寶貝…… 甜美的旋律,滋潤心靈。

   

姚藝和英國著名畫家Chris Gollon 曾有個創意的合作,由克里斯繪畫,姚藝作曲配樂。英國著名的 Henley 藝術節上,這個名為“AND IT CAME TO PASS”的巨幅畫卷下,樂隊演奏,用感性的藝術語言,向人們講述了關於生命和愛的故事。本次活動中,姚藝展開克里斯的畫卷,演奏了這首音畫的第一樂章。

 

音樂會中間45分鐘的時間,人們享受美食,互相交談,欣賞畫作。

 

音樂會第二場開始時,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,人們仍舊興致勃勃的回到座位觀賞。

 

三重奏樂隊演奏了維瓦爾第的雙提琴協奏曲。這首協奏曲,兩個小提琴猶如“形”和“影”,形影相隨,相追,相和。時而婉轉低訴,時而鋼勁急促,表現了和音的靈性和最高境界。

 

女中音歌唱家卓見女士擁有超過30年的專業歌唱和表演經驗。她的曲目非常廣泛,從中國古典民歌,到歌劇,德國藝術歌曲,意大利語,法語,葡萄牙語,俄語等抒情歌曲。

 

當晚她演唱了《陪你一起看草原》和《深深的吻》( BESAME MUCHO)。前者是奔放自由的蒙古民歌,圓潤優美的中音,在觀眾眼前展現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境,而後一首懷舊老歌,是作者墨西哥女作曲家,在一次探視病重的親人後,忽然感到人生短促,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和眼前人,用這首歌抒發感悟。卓見低吟淺唱,令人動容。

 

除了音樂和繪畫,這次活動還加插了其他表演元素 - 現代舞和行為藝術。

 

靈感,對藝術家來說是至為重要的。在靈感的靈光一閃之後,戴莉專為這次活動創作了現代舞《色彩》。 色彩是繪畫的重要手段,音樂也有音色一說,色彩也是人的個性特徵。

 

舞蹈表現一位靈感枯竭的畫家,無法創作,昏昏睡去。夢中藝術的繆斯出現,色彩仙子們在畫板上,各留了一句提示:綠色-自然,黑色-神秘,藍色-精緻,紫色-浪漫,粉色-愛與美,紅色-活力。畫家醒來,仙子消失,卻看到畫板上的提示,頓時靈感湧出。

 

由戴莉編舞,並女扮男裝扮演這名畫家,TG舞團的青年舞蹈員們,面部彩繪化妝化身為藝術的繆斯曼妙,激烈,感性的詮釋“色彩”的靈感,概念,意義,象徵。這個創意舞蹈贏得觀眾的欣賞。

 

最後一個節目是行為藝術“空虛”。 行為藝術是藝術家利用身體的行動過程,來表達特定的情感和意義的一種藝術,追求藝術體驗的直接性。

 

行為藝術家孫小格,一襲白裙,手捧中國茶具走上台。空虛,可能是空無一物,也可能是萬念皆有,孫小格的表演耐人尋味。

 

“與藝術邂逅”的第一場圓滿結束,感謝子午線文化藝術學會的合作,感謝眾多音樂家們和藝術家們的參與,感謝水月巴山餐飲集團和依士靈頓華人協會的支持,感謝廣大藝術愛好者的光臨。下一次的《與藝術邂逅》系列,音樂將與文學詩歌邂逅,也期待再次與你邂逅。